生命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生存?信息、调控和几何结构的交织
导语
生物有机体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同时受到环境的促进和限制。比如在三维几何空间中,DNA一维的线性结构更有利于信息存储和读取,而折叠成三维空间结构对于基因转录的调控则至关重要。为了适应这种复杂性,生命的关键原则是,只要环境可以提供的东西,就不会由系统亲自制造,而是形成不同层级的复杂网络,让一个过程调节和控制其他过程,依赖复杂的环境而生。例如,动物们将维生素的生产外部化,只储存如何获取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的信息;积极利用地球的重力;原本独立的线粒体被合并到真核细胞中用于新陈代谢。
2021年6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数学家 Jürgen Jost 发表文章“生物、几何和信息”,探讨了数学,尤其是几何学对生命复杂系统的基本作用。以下是文章的翻译。研究领域:理论生物学,生命复杂系统,演化,控制与调节,几何结构,交互作用和网络,信息
Jürgen Jost | 作者
十三维 | 译者
邓一雪 | 编辑
论文题目:
Biology, geometry and information
论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064-021-00351-9
目录
摘要
引言
生物学和数学
三维几何学
交互作用、网络和超图
调控
基本论点
进化
摘要
摘要
引言
引言
生物学和数学
生物学和数学
检测数据结构的方法;
生物物理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抽象概念分析。
信息论:在这里,生物的基本问题变成了「什么信息是相关的」。即,这种信息只有在与所涉及生物实体相关的情况下,通过指引生物生存、维持或繁殖,才能获得其价值。 (三维)几何学:生物发生在三维空间里这一事实很重要,但在理论生物学中往往根本没有涉及。不过,在 Bailly 和 Longo(2011)工作中,这点被清楚揭示和探讨了。三维空间能够同时促进和约束生物过程。较少的维度提供的空间排列或相互作用可能性太少,但较多的维度又可能不足以约束生物过程以防止它们瓦解。 生物物理模型和动力系统。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生物模型的适当详细度。事实上,更详细的模型有时会比更粗糙的模型产生更不准确或具鲁棒性的预测。其中有些情况可能只是过拟合,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没有从生物学角度被系统地理解。 网络分析及拓展,如单纯复形或超图(simplicial complexes or hypergraphs)。在这里,生物网络和其它网络分析中一个被普遍忽略的重点是边表示关系,而非顶点,应该成为网络分析的基本对象。特别是,网络分析中使用的量应该给边赋值,而非给顶点赋值。
三维几何学
三维几何学
交互作用、网络和超图
交互作用、网络和超图
调控
调控
RNA 作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脚手架。由此,一种细胞的特定空间组织可以指导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或 通过一种组合编码调节基因表达,用来协调特定基因集合的表达。
基本论点
基本论点
论点 1:
例子:
DNA上的启动子、抑制子等位点对编码区没有特异性,但反映了调节机制; 在RNA水平上有许多一般组合调节机制(不同R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些在调控一节已有阐述; 同源异形基因(Hoxgenes)是跨物种的一般调节机制(Gehring 199); 变构调节原则在调控一节也已阐述; 昆虫有一种一般的、非特异性的调节机制,将感觉输入转化为运动活动。因此它们可以灵活地将传感器与执行器结合起来; 在「进化-退化」(Evo-Devo,可以看作是对新达尔文范式的挑战)的研究方向中,关键是控制机制的重组(例如见 Carroll et al. 2005; Laubichler 2007)。
论点 2:
论点 3:
最开始的病毒也许是最极端的例子,只需要「知道」如何找到一个宿主,再将DNA或RNA注入到宿主细胞。因此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很短。病毒会控制宿主的新陈代谢过程,以确保复制自身,过程如何运作倒是无关紧要的。 高等动物,例如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可以选择哪些代谢产物需要自己制造,哪些只需作为食物摄入。维生素是个典型例子。它们是新陈代谢的必需品,但生产却是外部化的。因此,动物就不再需要在自己基因组中储存与之相关的代谢过程信息,而是储存如何获取含有必要维生素的食物的信息。 上述两个例子的一个共同点是,生物有机体或过程(姑且把病毒复制也看作是一种生物过程的话)依赖于一个可能比自己复杂得多的环境。有关如何生产维生素的代谢信息可能比寻找适当食物来源的信息量要大得多,但生物体或过程只需要后者。 生物有机体不仅利用环境中的其他有机体或过程,而或许更为基本的是,它会利用物理规律。例如,在许多动物的运动中,重力是被积极利用的。我们的身体适应在非常特殊的重力作用下行走。机器人技术最近也学会了利用重力,而非去精心设计行走机器人所有关节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具身化(embodiment)。 既然生物有机体既依赖于复杂的环境,又依赖于物理规律的运行,那么我们能否在其它星球上建立人类的生活就令人怀疑。虽然我们可以控制其它物理参数,如温度或氧气供应,但我们的身体并不适合在不同的重力强度下工作。无论我们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人工生物环境,它都不足以长时间维持人类的生命。 Ashby 的必要变异度定律(law of requisite variety,Ashby 1956)是不正确的。该定律说,一个系统需要保持足够的多样性来匹配所有的外部扰动,若它要在这些扰动下保证持续存在。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理论,系统需要的东西要少得多。它只需要控制某些过程,或直接控制那些产生扰动的过程,或控制其它处理这些扰动的过程即可。 前面的大多数例子和论点都提出了外部化的实例,即当外部过程被创造或利用来为相关生物体执行某种功能时。许多这样的例子都是生态位构建的实例,正如 Laubichler 和 Renn (2015) 所指出的。反之亦然,外部过程被内部化也同等重要。例如,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起源于生物实体,本质上是原本独立的细菌,但后来被合并到那些真核细胞中用于新陈代谢过程。更广泛而言,调节网络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以控制越来越复杂的内部过程。 同一方向上,为什么模拟蛋白质折叠如此困难的问题,答案可能并非在物理(具有许多亚稳态能量景观),而是真正生物的:能量景观(energy landscape)的进化是为了提供在不同构象(conformations)之间切换的灵活性。 生物过程既能在不同层次上控制和彼此调节,也能同级间相互调节。过程和约束可以在时间尺度之间和之内转变彼此角色(Montévil and Mossio 2015)。也就是说,对什么是被控制和调节的,什么在被控制,可能取决于视角。这种互馈性是生物生命的一个基本方面,从细胞和生物体内,直到甚至生物圈的规模。
进化
进化
参考文献
Ashby WR (1956) An Introduction to Cybernetics. Chapmann & Hall, London
Bailly F, Longo G (2011) Mathematics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 The Physical Singularity of Life. Imperial College Press, London
Boi L (2011) Plasticity and complexity in biology: Topological organization, regulatory protein networks, and mechanisms of genetic expression. In: Terzis G, Robert Arp (eds) Information and living systems, MIT Press, pp 205–250
Carroll SB, Grenier JK, Weatherbee SD (2005) From DNA to Diversity (2nd ed). Blackwell Science, Malden, Mass
Darwin Ch (1985)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59. In: Burrow J (ed) Pen- guin Classics, London
Ghazi-Zahedi K, Ay N (2013) Quantifying morphological computation. Entropy 15:1887–1915
Gehring W (1998) Master control genes 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Yale Univ. Press, United States
Horak D, Jost J (2013) Spectra of combinatorial Laplace operators on simplicial complexes. Adv Math 244:303–336
Jost J (2014)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biology and neurobiology. Springer, Berlin
Jost J (2015) Mathematical concepts. Springer, Berlin
Jost J (2019a) Leibniz und die moderne Naturwissenschaft. Series Wis- senschaft und Philosophi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Sciences et Philosophie. Springer, Berlin
Jost J (2019b) Biologie und Mathematik. Springer, Berlin
Jost J (2020)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heory Biosci 139:361–370
Jost J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and geometric data analysis. Monograph [in preparation]
Jost J, Mulas R (2019) Hypergraph Laplace Operators for Chemical Reaction Networks. Adv Math 351:870–896
Jost J, Scherrer K (2014) Information theory, gene expression, and combinatorial regulation -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ory Biosci 133:1–21
Képès F, Vaillant C (2003) Transcription-Based Solenoidal Model of Chromosomes. Complexus 1:171–180
Klamt S, Stelling J (2003) Two approaches for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Trends Biotechnol 21:64–69
Laubichler MD (2007)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 Hull
David, Ruse Michael (eds)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B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342–360
Laubichler MD, Renn J (2015) Extended evolu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regulatory networks and niche con- stru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 324(7):565–577
Longo G (2018) Information and Causality: Mathematical Reflections on Cancer Biology. Org: J Biol Sci 2(1):83–103
Monod J, Changeux JP, Jacob F (1963) Allosteric proteins and cellular control systems. J Molecular Biol 6(4):306–329
Montévil M, Mossio M (2015) Closure of constraints in biological organisation. J Theor Biol 372:179–191
Scherrer K, Jost J (2007a) The gene and the genon concept: a functional and information-theoretic analysis. Mol Syst Biol 3(87)
Scherrer K, Jost J (2007b) Gene and genon concept: Coding versus regulation. Theory Biosci 126:65–113
Scherrer K, Jost J (2009) Response to commentaries on our paper Gene and genon concept: coding versus regulation. Theory Biosc 128:171–177
Schilling C, Schuster S, Palsson B, Heinrich R (1999)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basic concepts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in the post-genomic era. Biotechnol. Prog. 15:296–303
Schubert W, Bonnekoh B, Pommer A, Philipsen L, Bockelmann R, Malykh Y, Gollnick H, Friedenberger M, Bode M, Dress A (2006) Analyzing proteome topology and function by automated multi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Nature Biotech 24:1270–1278
Schuster S, Fell D, Dandekar T (2000) A general definition of meta- bolic pathways useful for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and analysis of complex metabolic networks. Nature Biotech 18:326–332
Schuster S, Hilgetag C (1994) On elementary flux modes in biochemi- cal reaction systems at steady state. J Biol Syst 2:165–182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自生成结构读书会报名中
生命是有心(意识)的,但当你一层层剥开生命的组织,却只有心脏而没有一颗“心灵”;打开大脑皮层看到一个个神经元,却看不到“意识”。然而,生命与意识都具有"自我生成"的能力,生命自发从非生命中生成,意识自发从生命中生成。更惊人的是,生命与意识的自我生成结构似乎很相似。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最可能的备选结构会是什么呢?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复杂活系统的自生成结构,集智科学家小木球(仇玮祎)联合周理乾、王东、董达、刘宇、苑明理、傅渥成、章彦博等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一线研究者共同发起组织《自生成结构系列读书会》。其中第一季《共识——自生成结构与自复制自动机的研究背景》,将自2021年11月20日开始,其后拟于每周五晚19:00-21:00线上举行,预计持续12周。欢迎从事相关研究、对相关领域有浓厚兴趣的探索者报名参与交流。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追踪复杂科学顶刊论文